电晕处理与等离子处理的选择问题
在卷对卷狭缝涂布过程中,柔性基材表面处理方法众多,客户常咨询电晕处理与等离子处理的选用问题,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劣。
首先,需明确一点:无论是等离子处理抑或电晕处理,其最终目的均为提升基材表面润湿性与附着能力(亦即提高表面粗糙度),以实现更优质的涂布效果。
电晕处理:通过高频放电产生等离子体,电晕放电是等离子体产生的一种方式。本质上,电晕与等离子体是同一事物,区别仅在于等离子体产生的不同方式。
等离子体:通常通过气体放电获得。根据放电形式的不同,等离子体可分为辉光放电、电晕放电、介质阻挡放电以及大气压下辉光放电等类型。
既然电晕即等离子体,市场上为何存在电晕机与等离子处理机这两种不同的设备呢?原因在于它们的应用范围与处理效果存在差异。
等离子处理机与电晕机的共性:一、等离子处理机和电晕处理机均利用高频高压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,对基材表层进行改性。二、两者均能改善基材表层的黏着性,有利于基材表面的粘附、喷漆和印刷技术。
等离子处理机与电晕机表面处理的差异:一、等离子表面处理除辉光放电外,还包含电伏充放电,产生大量动能,实现五十甚至更高程度的粘合力,而电晕机通常仅能达到三十左右度的粘合力。二、电晕放电作用覆盖面广,适用于粘合力要求不高的产品,如布、塑料薄膜、塑胶等。等离子表面处理面积相对较窄,因此对于薄膜材料一般选用电晕机进行处理。
综上所述,电晕处理与等离子处理在本质上无显著差异,均是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活化改性,仅在应用范围和效果上存在区别。
湖南纳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作为全球高精密狭缝涂布技术领域的佼佼者,其产品系列广泛满足从实验室级别(10-300毫米)、中试/小规模生产级别(300-600毫米)到大规模生产级别(600毫米及以上)的各类涂布尺寸需求。该公司不仅支持刚性基材的片对片(S2S)加工模式,还兼容柔性基板的卷对卷(R2R)生产工艺,精确满足显示面板、有机太阳能电池(OPV)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、氢燃料电池、半导体封装等光伏与光电领域的严格涂布标准。迄今为止,纳昇电子的科研级狭缝涂布设备已成功服务于国内超过300家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,积累了深厚的涂布工艺经验及坚实的行业基础。两种处理方式,各有其适用场景。如何选择,需根据基材种类和作业需求来决定。
文章详情
ARTICLE DETAILS
企业微信
微信公众号
/ 17700599961